自动售货机与电话亭一度是最常见的公共设施
自动售货机从1999年开始进入我国市场。目前中国自动售货机拥有量约4.5万台,这一数字相比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几乎微不足道。为何自动售货机在中国的发展如此缓慢,面对已经到来的移动互联和电商大潮,自动售货机又应该如何应对,成为摆在中国自动售货机厂商面前的问题。
国情决定商业模式差异
作为自动售货机业务较为发达的日本地区,小额零售是主流消费方式之一。广泛分布的售货机成为大型超市和便利店的有效补充,售货机相对便利店售价的高浮动空间促成了良性商业模式的形成。因此日本达到了人均56000日元(约合人民币3500元)的售货机销售额。
然而相比日本,中国在这一市场具有不同的国情。首先是小额消费的不便。传统的以硬币为主的小额消费自动售货机对于日本人的消费习惯较为符合,面额覆盖1-500日元(500日元约合人民币31元)范围的硬币和很多人随身携带的零钱包为小额消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中国1元封顶的硬币面额,民众对于携带和使用零钱的习惯以及国内各种小型商店、书报亭等零售场所的广泛分布,为自动售货机的普及造成了很多障碍。
其次,中国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也让自动售货机成为难以走入寻常百姓生活的重要原因。作为提供消费便利性的设备,自动售货机的传统盈利模式为利用供货商与实际售价之间的差价进行盈利。在美国、日本等自动售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自动售货机的商品价格高度浮动,与机器所处位置、周边商业环境紧密相关。在日本一些场所,自动售货机商品的售价甚至能达到便利店同类商品售价的2倍。在中国市场,普通消费者对于自动售货机与便利店或超市的差价较为敏感,自动售货机难以通过差价形成充足的利润空间,进一步阻碍了自动售货机的推广。
移动互联与电子商务的新契机
正当电子商务的崛起对传统零售业造成巨大压力的时候,自动售货机产业却在智能化、物联网和移动支付等领域看到了新的机遇。
早在2010年台北电脑展上,日本富士电子零售系统公司、V-Sync 与英特尔就携手展出了集成数字标牌的大屏幕自动售货机。除了能够通过大尺寸LCD触摸屏显示天气、播放广告及进行消费交互之外,这种自动售货机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内置摄像头识别消费者的性别、年龄以及与售货机的距离,并在进入其视线范围内时播放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广告。消费者观看广告、进行消费的时候,其数据还会被记录并传输至控制中心,以进行消费倾向统计和修正产品营销策略。
国内自动售货机厂商 则选择了更适合中国市场的策略。鉴于国内公共场所自动售货机优势不明显,tongnianzhijia.com选择了将写字楼、工厂、学校、医院等场所作为售货机投放的主要地区,并且在现金支付的基础上增加了手机支付、智能卡支付(工卡、公交卡等)、人脸支付等支付手段,免除了现金支付的繁琐,也将现金支付为主的线下交易搬到了线上,并开拓了更大的商业空间。